最近特朗普开心地表示,经过他的斡旋下,伊朗和以色列签订了停火协议。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仅仅3小时后,以色列突然发动袭击,把伊朗炸的面目全非。
得知消息的特朗普瞬间火冒三丈,大骂以色列。
要知道以色列一直都把美国当大哥,为何这次以色列会突然改变主意呢?
2025年6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已促成伊朗与以色列的“历史性停火协议”:伊朗先停火12小时,以色列接力停火12小时,24小时后持续12天的冲突将正式终结。
然而,这场被特朗普视为“诺贝尔和平奖级成就”的外交斡旋,在协议宣布仅3小时后便遭遇致命打击。
展开剩余85%以色列空军200架战机组成的编队,以“打击伊朗境内恐怖基础设施”为名,对德黑兰实施自两伊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空袭。
这次突如其来的袭击,导致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在内的11名高级将领死亡。
还有12名伊朗顶尖核科学家在凌晨遭遇精确打击,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全家五口在导弹袭击中无一生还,这说是有意灭门也不为过。
对伊朗来说这已经是最为致命的打击了,原本纳坦兹铀浓缩工厂和福尔多地下核设施就遭到了轰炸。
导致,纳坦兹的离心机车间被夷为平地,福尔多山区出现多个直径达8米的深洞,地下200米的隧道因剧烈震动坍塌。
这让伊朗一方认为就连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是以色列一方的同伙。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我们已让伊朗核计划倒退至少十年。”
伤亡数据在6月24日黎明前逐步清晰:伊朗卫生部通报606人死亡、5332人受伤,其中95%的死者因民用建筑坍塌被埋废墟。
相比之下,以色列仅报告28人死亡、3238人受伤,且多为后方设施遭伊朗零星导弹袭击所致。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制空权的完全丧失:以军战机在24小时内执行376架次任务,最远深入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机场,摧毁停在地面的2架伊尔-78加油机。
面对以色列的做法,特朗普的愤怒通过社交媒体爆发式宣泄。
6月24日凌晨3时,他在“真实社交”平台连发三条推文,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并“将飞行员带回家”。
据《以色列时报》披露,特朗普在与内塔尼亚胡的紧急通话中爆粗口:“你XX的想毁了我的大选吗?!”。
这种愤怒源于精心策划的政治算计彻底破产,选情数据显示,摇摆州宾夕法尼亚的反战选民支持率在停火协议宣布后上升8个百分点,却在袭击发生后暴跌12个百分点。
共和党鹰派议员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对以色列失去控制”,而孤立主义选民则指责其“用停火谎言欺骗民众”。
但是,内塔尼亚胡似乎不会听从特朗普的话,他将此次军事行动视为政治续命的关键。
深陷贪腐案调查的以色列总理,通过实时战报重塑“国家安全守护者”形象。
以色列电视台循环播放F-35I穿越波斯湾的画面,军方宣称“已摧毁伊朗90%的核设施电力系统”。
尽管IAEA后来证实这一数据存在夸大,但民调显示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在24小时内回升5个百分点至48%,达到近一年最高值。
更具深意的是,议会内极右翼政党公开表态“只有强硬才能让伊朗低头”,这对依赖联合政府支持的内塔尼亚胡而言,无异于巩固权力的“政治强心剂”。
而这场冲突也暴露中东地缘政治的“三无死局”:无监控系统(停火协议依赖口头承诺)、无缓冲区(两国直线距离仅1000公里)、无观察员(国际组织被视为“西方工具”)。
当伊朗外长扎里夫在联合国展示以色列空袭前的雷达数据时,美国代表仅以“数据可以伪造,威胁必须消除”回应。
这种逻辑对立,让中东停火谈判沦为“加沙剧本”的翻版——2023年加沙停火时,哈马斯接受所有条件后,以色列却拒绝释放最后一批囚犯,最终引爆更大规模冲突。
如今历史在波斯湾重演:伊朗接受停火框架后,以色列用突袭改写规则,美式调解的信用在爆炸声中彻底破产。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特朗普政府的“交易式外交”彻底失效,美国既无法约束最亲密盟友,也未能阻止宿敌核计划,其在中东的“仲裁者”角色已沦为笑柄。
当以色列战机在伊朗领空“如入无人之境”时,全球见证美式霸权的系统性衰退——这种衰退并非源于某场战役失败,而是对盟友失控、对局势失算的必然结果。
内塔尼亚胡的豪赌虽暂时挽救政治生命,却让以色列陷入“越打越不安全”的恶性循环,每一次军事胜利,都在培育伊朗更坚定的复仇意志,下一轮冲突的规模与烈度将更难估量。
参考文献
大象新闻——2025-06-25《特朗普对以伊都不满气到骂脏话》
中原网——2025-06-24《以伊冲突最新:“停火”达成却未停火?多方回应来了》
发布于:辽宁省盛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