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圆满召开,聚焦网络剧创作的主题研讨。近年来,北京的网络剧创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一批如《我的阿勒泰》《滤镜》《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白月梵星》等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水准的精品之作。在北京大视听品牌的引领下,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还推动了文旅融合与国际传播力的提升,尤其是《我的阿勒泰》成功塑造了“剧带火城”的文旅效应。因此,如何推动网络剧向精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了本次大会的核心话题之一。
**从创作匠心到顶层设计:多维合力构筑精品之路**
本次研讨会从网络剧精品化的基础谈起,嘉宾们一致认为,完善的政策、坚实的产业配套和丰富的文学基础是精品内容产生的关键。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王志表示,北京正在全面升级各项扶持政策,包括资金、营商环境及宣推力度的提升,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而北京市怀柔区委常委宫吉成则介绍了怀柔作为中国影都的未来规划,强调将继续利用其在科技、影视及服务领域的优势,推动产业创新与精品创作的深度融合。
展开剩余78%为了从源头夯实剧本基础,北京市广电局联合中国作协,已连续三年推动影视文学的转化与融合。在特别环节中,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孟英杰向业界推荐了15部具有极高网络视听转化潜力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如现实、历史、科幻、悬疑等,情感深刻,思想丰富。推荐书单中有苏童的《好天气》,祝勇的《国宝·山鸣谷应》,海飞的《昆仑海》,段子期的《倍速世界》等一系列优质文学IP,丰富的素材为网络剧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与制作方的精品创作探索**
在市场新常态的背景下,来自各大平台和制作公司的负责人也分享了他们的精品创作经验。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创作需结合长短剧型、量质平衡及新老创作力量的结合,以开放的生态系统推动行业未来发展。西嘻影业创始人杨晓培则强调,现实主义创作的核心在于“真实”,通过细节和共情来打动观众,同时对抗套路,探索社会议题。而上海尚世影业总经理周瑜认为,始终坚持以真善美为主题,用专业和匠心打造每一部作品。
**创作者个体表达与艺术追求的结合**
此外,产业策略最终落脚点还是创作者的个体表达与艺术追求。青年导演王育萌分享了自己作为北京人的创作初心,希望通过充满北京特色的故事,触动更广泛的情感共鸣。演员刘端端则从表演者的角度出发,表示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是一场双向奔赴,只有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角色中,才能让角色焕发生命力,并最终打动观众。
**圆桌对话:悬疑剧与都市剧的创作深度解码**
在两场圆桌对话中,嘉宾们就悬疑剧和都市剧两大热门类型展开了深入探讨。关于悬疑剧,公安部影视艺术总监郭现春认为,采风工作是创作细节的基础,要让观众在紧张剧情中感受到真实的警察形象。编剧房远强调,悬疑剧中的人物设定要贴近生活,并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王小枪则认为,悬疑剧必须真实,情节设定要具有社会意义,令观众在烧脑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真相。魏风华则提到,历史虽无法回归,但温度可以传递,要在创作中注入更多情感。
在都市剧的讨论中,申少峰指出,创作者要突破人物塑造,展现出差异化的生活方式,给观众带来新鲜感。黄澜提到,要在社会的立体关系结构中重新审视人物,并创作出与成功学反向的故事。田宇则认为,网络剧创作需要尊重现实,同时加入新元素,使内容产生化学反应。伊北分享了剧本创作中的心得,强调信任与尊重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网络剧创作的新方向**
在这一系列关于网络剧的深度探讨中,与会专家们共同探讨了网络剧创作的密码,他们一致认为,优质的网络剧应该让观众感受到人性与社会的温暖。此外,专家们还深入交流了网络剧的多元化发展与跨界融合等议题,并展望了未来网络剧行业的潜力。期待未来能涌现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引领观众进入充满惊喜与思考的叙事世界。
发布于:山东省盛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